随着中国听力损失人群的迅速增长,全球领先的人工耳蜗制造商——科利耳Cochlear公司,正利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一政策优势,将其最新一代智能植入系统快速引入中国市场。
新设备于2025年6月在中国正式推出,使中国成为全球最早一批启用这项新技术的市场之一——并率先在海南省和香港进行临床应用。
听力损失已成为中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。图片来源:Shutterstock
“绕过”审批时间,中国患者实现全球同步用上新技术
通常,国际医疗器械进入中国市场需等待数年时间完成审批。而通过海南乐城医疗先行区的政策通道,患者无需等待漫长进口审批流程,即可在早期阶段接受该设备植入手术。
这项人工耳蜗设备的核心优势在于,它不依赖耳内毛细胞放大声音,而是通过直接刺激听神经,帮助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觉能力。
新一代“智能耳蜗”:具备记忆功能、可在线升级
Cochlear的首席技术官Jan Janssen表示,新款设备专为传统助听器已无法发挥作用的患者设计——这些人因内耳毛细胞严重受损或功能丧失,普通助听器难以产生效果。
相比以往设备,这款升级版人工耳蜗系统具有三大技术亮点:
内置存储记忆功能
患者的个性化听力设定将存储在植入体内,而不再只保存在外部处理器中。支持远程更新与备用设备快速恢复
一旦外部处理器丢失、损坏或被宠物咬坏,用户无需等待专业调试,只需更换备用设备,20秒内即可恢复听力。可持续接收软件更新,设计寿命达75年
未来如有算法优化或功能增强,可通过远程软件升级无缝升级。
听力损失:中国正面临的健康挑战
根据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,到2034年,中国将有约5.61亿人面临听力损失(占总人口的约40%)。
2019年已有超4.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听力问题,其中9500万人为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。
听力下降在儿童主要源于中耳炎和耳部感染;在成人和老年人则与年龄退化相关。
听力下降的“连锁反应”
老年人听力下降后更易出现社交孤立、抑郁、跌倒风险增加等问题。
最新《2024年《柳叶刀》痴呆报告》指出:听力损失是可干预的痴呆风险因素之一,及早干预有助于降低患病率。
成人植入比例远低于儿童,Cochlear希望“弯道超车”
目前,中国已有约5万人接受了Cochlear人工耳蜗植入,占全国植入人数的一半以上。
但相比至少1000万重度听力损失人群的潜在需求,植入比例仍处于“冰山一角”。
Cochlear中国区总经理李昕宇表示:
“在中国,儿童植入率高于成人,这造成一种‘平行世界’现象。我们希望未来5到10年内,将中国成人植入比例提升至10%至15%,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”
海南乐城先行区:全球技术“直通中国”的加速器
海南乐城先行区为进口医疗器械开辟绿色审批通道,最快上市时间提前2年以上。
患者目前需前往海南接受植入手术(大约1小时),但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。
同时也帮助企业在获取中国国家药监局(NMPA)审批前积累“临床图谱数据”,为全国上市打下基础。
国家政策加持:人工耳蜗纳入医保、价格将大幅下降
全国已有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10多个地区将人工耳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。
预计2025年3月起,首轮集中采购将使耳蜗价格从20万元降至约5万元人民币,极大提升新生儿干预可及性。
总结
人工耳蜗技术正在快速迭代,而Cochlear借助乐城先行区的“绿色通道”,实现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同步的“零延迟”。
在全民健康老龄化背景下,新一代可升级、易维护的智能植入系统,或将改变数百万中国人的生活轨迹——让听得见,成为更普及、更可负担的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