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,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听力减退问题正在引起科学界高度关注。近日,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在《Nature Aging》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,首次揭示一种关键蛋白缺失可能是导致耳蜗衰老、引发年龄相关听力下降的重要机制。
该研究使用与人类耳蜗结构相似的食蟹猴作为实验对象,通过单细胞分辨率的深度研究,发现耳蜗中一种名为 SLC35F1 的基因表达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。这种基因负责编码一种跨膜运输蛋白,其表达下降会显著加速毛细胞退化,从而造成听力损失。
研究团队进一步在小鼠中进行了验证实验,敲除 SLC35F1 基因的小鼠出现毛细胞退化和听力下降,证实该基因对维持听觉功能至关重要。研究人员认为,SLC35F1 可作为未来老年性听力下降的生物标志物,具备早期筛查和基因干预的潜力。
更具临床意义的是,研究人员使用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药物——二甲双胍(Metformin)对年老猴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治疗。结果显示,这些猴子的耳蜗老化迹象明显延缓,毛细胞数量增加,听觉功能得到改善。这意味着,二甲双胍可能具有延缓年龄相关听力退化的作用,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
本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、山东省医学科学院、东南大学以及美国Altos Labs联合开展。研究负责人王思教授表示,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该蛋白在听觉退化中的机制,并开发基于基因治疗或靶向药物的干预策略。
研究团队也强调,当前多项与听力衰退相关的研究仍主要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,而本研究首次通过灵长类动物构建了完整的耳蜗衰老图谱,为人类老年性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。